潮起·湘桥样本|乡村振兴:新风环境美 三产正兴旺

“过几天开张会更丰富。”6月初,说起村里的变化和未来,潮州市湘桥区桥东街道社光村党委书记陈金中满是期待。

社光村原本是“邋遢村”,经过几番努力,如今成了网红村,成了“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小荒山变身鲜花岭,空闲地上开起音乐吧,“乡村走廊”吸引着不少城里人到此消费。原本生意不错,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乡村走廊”暂时关张。如今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社光村也迎来新变化,村里正在整合资源重新改造,自助餐、潮州小食、户外婚庆等将轮番登场。

陈金中感觉,社光村会再度成为焦点。陈金中的底气,来自于社光村的振兴与提升。而这也是湘桥区在乡村振兴发展上的一个缩影。“强特色、优环境、深改革”,近年来,湘桥区突出环境治理,立足本地特色,不断推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村庄,乡村产业逐步壮大,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以点带面

美丽宜居渐次来

不仅是社光村,湘桥有更多的乡村正走向美丽宜居。卧石村、锡美村、仙美村、桂坑村……湘桥各街镇的不少乡村已然成了潮州及周边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以前村里‘脏乱差’,猪圈鸡圈随意圈建,现在这条路修好以后基本都看不到垃圾了,村里干净整洁了,我们心情也好了。”自强化村庄规划,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以来,意溪镇锡美村的卫生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村民罗永礼对此深有体会。

拆了约300间牛栏、猪圈、杂物间、废旧房屋等,清拆出来的场地则进行绿化美化;村道、南山溪两侧种植了500棵格桑花、罗汉松、满地星等植物,沿路也安装上太阳能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变了新模样。体育小公园、古树公园绿道、六角亭……如今锡美村成了网红村。

农村人居环境在持续改善,更多的美丽乡村正在湘桥区“成长”起来。湘桥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快“三清一改”“三线”整治、“厕所革命”、危桥改造、公路安防工程,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好54条“四好农村路”和垃圾收运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年底自然村基本实现雨污分流、污水排放管道收集或暗渠化,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至40%以上;80%以上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示范镇所有行政村基本建成美丽宜居村。

先整治、后提升,以点带面、梯次创建、连线成片、示范带动、全域推进……湘桥以示范镇村建设为重点,结合各镇街、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深入发掘各村文化特色,拓展各类阵地,引导各村积极开展创建活动,打造以意溪镇锡美村、石牌村,桥东街道社光村、卧石村等为代表的一批美丽宜居示范村。

乡村越来越美丽宜居,建成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美丽家园,让村民真切感受到幸福感、获得感的提升。

不绝动力

多方合力有长效

磷溪镇仙田二村,长约百米的村道,一侧的墙面被刷白,画家林瑞歆正在刷白的墙面上认真作画。

林瑞歆并非本村人,却义务在白墙上作画一个月,用心画了23幅画,用来装饰乡村。这些画里有当地的狮头鹅、耕牛、湘子桥……

让林瑞歆深受感动的是,村里的老老少少自掏腰包,自发组织起来,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让曾经“脏乱差”的村庄换了新颜。

长期以来,仙田二村多个池塘受到过污染,淤积严重,成了一大顽疾,村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水浮莲上能走人!”回忆起村里曾经的情形,村民不禁感慨地说,猪圈、老厕所及违建乱占比比皆是,甚至祖祠门口的路也被占得只剩摩托车可勉强通过。

去年初,村干部牵头组成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党员干部、乡贤、村民自发参与,向受污染淤积池塘、废旧危房和老猪舍正式“宣战”。一直想为村里做点事的村民丁泽明召集村里一批热心公益事业的乡亲,说干就干了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分工协作,有的打捞水浮莲、协助清理淤泥,有的煮凉茶供大家解暑,村里的木工、电工、泥水匠等都义务帮忙。

一年左右时间,村里完全变了样。

在湘桥,如仙田二村这样有着内生动力的村还有不少。

磷溪镇仙河村发动村在外热心乡贤,成立潮州市仙河慈善基金会,集资建成仙河学校,总建设及配套约2000万元,其中集资约1000万元。他们还拓宽提升2公里长的华侨大道,以连接潮州东大道,同时做好路两侧排污系统。

在官塘镇顶乡村,20多位乡贤踊跃捐资,累计投入400多万元,大力实施清理整治、除险加固、绿化亮化、拆“四旧”等工程。如今,池塘被彻底清理干净,违建物被拆除一空并筑起花圃,新村道硬底化筹建完成,美丽的小广场也兴建了起来。曾经让人望而却步的“脏乱差”之地变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当地乡贤詹卓耀先生更是捐资1640万元为家乡捐建北溪娘祠大桥,结束了周边群众靠摆渡过溪的历史,出行条件大大改善。

在意溪镇锡美村,当年红色革命遗迹,成了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每到周末,都有村内外的志愿者主动前来教导村里的小孩美术、书法、音乐等艺术。《锡美村文明公约》《文明村民十不准》等村规民约和民主议事、村务公开等制度,更是引导村民讲文明、严纪律、重诚信、树形象。

有了内生动力的乡村,越来越有独特的“潮味”。

三产融合

产业兴旺脱贫攻坚

美丽宜居的乡村不仅提升了本地人的幸福感、获得感,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前往。5月初,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公布4条潮州市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名单,其中湘桥区一江两岸休闲游榜上有名,社光村、锡美村、桂坑村、玉瑶山庄、石庵等均在其列。

据介绍,这条乡村旅游线路能较好串联美食体验、康养体验、民俗体验、新业态文化体验,且沿线公路标识、旅游厕所、公共服务配套齐全,具备较强的旅游吸引力,有良好的市场需求。

目前,意溪镇桂坑村、锡美村、莲上村、荆山村、后径村省级新农村示范连片建设工作基本完成,示范片农村自然环境良好,较大程度上保留了古村落的形态,民风淳朴。同时,紫莲森林度假村、玉瑶山庄等大规模休闲旅游度假村先后落户示范片,为发展生态旅游业夯实了基础。

每逢周末,附近市民便可从城市到田园,赏花观景,戏水看山,体验农家乐,来一场乡村自驾游、康养游、休闲游。

旅游不免要带点手信。湘桥的乡村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打造,正逐渐满足游客们的需求。湘桥的农业生产基础较好,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基础上,依托省级新农村示范连片建设,大力推广“无公害”种植技术,拥有“湘美茶叶”“黑皮王黄皮”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产品。

“潮州老香黄”是以佛手果为原料制作的,是潮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一,也是潮州重要的旅游特色产品。去年7月,潮州市湘桥区佛手果产业园在官塘镇象山村开工建设,这是潮州市获批建设的第三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项目规划投资1.6亿元,通过开展品种繁育、种植示范、科研创新等六大工程14个项目的建设,打造种植、加工、销售、研发、技术服务和休闲观光旅游等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链。

“本地佛手果产业目前存在的种植面积少、品牌度低、加工品种单一、质量参差不齐等不足。”项目负责人蔡惠钿说,成立佛手果产业园,将有利于促进佛手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佛手果老香黄产业的传承创新,做大做强本地佛手果特色产业。

湘桥提出,将充分利用老区优惠政策,扶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高标准推进佛手果产业园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扎实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潮州菜师傅”等工程。同时,科学发展乡村旅游与观光农业,积极打造田园综合体。

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也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湘桥将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股份合作等模式,助推贫困户稳定脱贫。

■一线实践

土地流转转出“新天地”

脱贫振兴两不误

有人没田种,有田没人种?这样的困境在当下的农村并不少见。近期,湘桥区探索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让更多农民成为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助力乡村振兴。

去年7月,铁铺镇坎下村引进一家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将300多亩分散的农田集中起来,连片开发种植凉粉草和溪黄草,并且就地聘用农户。借着这次土地流转的东风,坎下村有200多人从种植散户转变成种养工人,靠流转收益和聘用工资挣得两份稳定收入。

“不让土地荒废,同时又能引导村里一些比较贫困的农户加入合作社,争取早日脱贫。”坎下村村委会主任陈炎彬说起了初衷。

在山后村,村里同样通过土地流转引进专业合作社,开发中草药种植基地,第一批种的是广藿香。因为已经和相关农业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合作社的农户种植起来心里更有底。

土地流转不仅把分散的耕地重新集中起来,还通过多种开发模式让农田“忙”起来。在官塘镇巷下村,近200亩新垦造的水田以每亩每年600元的价格打包流转出去,而承包下这片田的就是本村的种植大户陈创雄。

“土地集约化了,成规模了,我们能用机械化、机电化来耕作,每年犁一次田,然后间接种植其他作物来轮流耕作,提高产量增加效益。”陈创雄说,现在大家信心满满。

统一供种、统一耕播、统一防虫害的管理模式省去不少成本。不久前,坎下村还与合作社合资10万元翻新了灌溉水渠,解决了多年的淤塞问题。

截至目前,湘桥区官塘镇土地流转面积已经超过750亩,铁铺镇流转近400亩,磷溪镇、意溪镇的土地流转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

接下来,湘桥区将以农村土地流转为突破口,探索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等为经营主体,社会资本和农民入资参股的经营方式,逐步建立起“合作社+企业+农户”经营模式。

■短评

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真正“主角”

乡村振兴战略吹拂神州大地,已近3年。放眼各地,有的地方借着这股东风成效显著,有的地方则不尽如人意。何解?除了各地推行力度、具体政策不同之外,笔者认为,是否真正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让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角,是其中关键。

在党建引领下,湘桥区磷溪镇仙美二村充分参与建设自己的家园,村里的事村民参与、村民决策。这便是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最好例证。

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就要力促其真正融入其中。

突破口在哪?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则是最直接有效的。这两年来,湘桥通过开展互比互学、书记论坛、班子成员挂钩村、抽签督导等工作,让不少村从“等、靠、要、怕”,转变为不等不靠不要也不怕事了。

村动起来,村民动起来,互相监督,互相比较,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村民内生动力才是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持久动力。

令人欣喜的是,湘桥区还将探索以“小工匠”模式建设新农村项目,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从而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具体来说便是,对技术要求不高、村民能够自建的农村小型工程项目,由村级组织和农民工匠带头人组织村民以自建方式进行建设,采取村为主体、镇级审批,县级备案的模式。这样一来,简化了设计、图审、编制预算等诸多环节,节省了设计费、图审费、招标代理费、工程队挂靠管理费、监理费等项目建设成本,建设过程公开、关键环节公示,引导村民全程参与建设和监督各个环节。

自己的家园自己做主,花更少的钱建设更美好的家园,想必村里的“主人翁”们都会欢迎的。

数读

◎2019年,湘桥区开展22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市级示范村(桥东街道4个、城西街道2个、凤新街道2个、意溪镇4个、磷溪镇4个、官塘镇6个)的创建工作。

◎全区共有省级龙头企业3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3家。

◎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竣工,5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项目全面动工。

◎攻坚抓好“两田”建设、“两违”整治,加快“四好农村路”和公路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完成全区219个自然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城乡发展更加有序。

◎湘桥区建档立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资金全部拨付到位,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15户961.5万元,贫困户年均收益2400元。共开发12个扶贫产业收益项目,投资总额约2564万元,已全部竣工并产生效益。

◎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兜牢扶贫民生底线,全面实现七个100%政策保障。全区640名贫困劳动力已100%落实农业技术培训或技能培训,并100%录入扶贫开发信息系统。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区分散贫困户1668户3205人,全部符合退出标准,已严格按照程序,全部办理退出,顺利实现整区脱贫。

【撰文】苏仕日 湘闻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乡村振兴思享会丨云浮郁南:“美丽资源”催生“美丽经济”

【编者按】为进一步推动云浮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树立全市推进乡村振兴的标杆和示范,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为新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添油助力,云浮市委乡村振兴办、云浮市农业农村局(云浮市乡村振兴局)、南方日报社联合举办第二届“云浮十大美丽乡村”系列评选活动。

正值第二届“云浮十大美丽乡村”系列评选活动火热进行,各县(市、区)委书记围绕“如何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这一主题谈认识、谈体会、谈实践。

以下为郁南县委书记梁子财的署名文章——《“美丽资源”催生“美丽经济” 看郁南美丽乡村“蝶变”》。

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是进入新征程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和重大抓手,也是我们打通“两山”转化通道需要聚力攻坚的重大课题。近年来,郁南县在如何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方面也作了不懈的努力与尝试,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瞄准“产业兴旺”核心,让群众腰包“鼓”起来

持续推动“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药方子”产业发展,不断发展壮大富民兴村产业,各类新兴业态蓬勃涌现,为乡村可持续发展增添动能。

一是以“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为重要抓手,立足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培育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形成了一批产业化程度高、群众增收明显的农业专业镇村。全县共有农业专业村742条,专业户44500户,特色农业经济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50%。

二是持续创多创大创强农业品牌,通过举办无核黄皮文化节特色活动及参加相关产业展销活动,不断增强我县农业品牌的竞争力、影响力及美誉度。全县共创建省级以上农业品牌96个,其中无核黄皮品牌价值44.6亿元、无核沙糖桔品牌价值20.4亿元。无核黄皮入选2020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产业链总值30亿元。

三是充分发挥无核黄皮现代农业产业园、温氏产业园产业集聚优势,培育引进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业、物流冷链仓储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目前无核黄皮省级农业产业园已基本建成,并成功申报成为省级农业科技园、省级特色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群众新增就业岗位3000多个,带动农户13500多户,实现户均增收约1.25万元。

四是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培育打造乡村旅游、电商、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业态。打造了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推动磨刀山遗址公园、南江小镇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探秘南江文化一天游线路”通过首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认定,连滩镇入选第二批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桂圩镇龙岗村、连滩镇西坝村入选文化和旅游特色村,龙岗村荣获“广东十大魅力古树乡村”称号,广东南江田园文化旅游小镇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岭南祖地、南江文化、中华名果”品牌被不断擦亮。成功创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立完善面向湾区、联结城乡的县镇村电商服务平台和物流体系,有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真正实现文旅、农旅、“农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带动周边农业转型升级,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经过一系列富农惠农政策施行及农业科技创新普及,农业产业不断发展,为群众创造了就业岗位和增收机会。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7年的13490.2元,增长为2020年的17102元,年均增长率8.2%。

二、加大“镇域经济”牵引,让发展要素“动”起来

以做大做强镇域经济为着力点,打通城乡资源要素流动渠道,全力破解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难题,牵引带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引领,构建形成“1+4+N”多中心规划城镇结构格局,打造一批交通便利、经济总量大、产业支撑强的示范镇、中心镇,引领带动一批优势明显、富有活力的特色镇,推动县域、镇域经济“两个轮子”一起转。突出抓好能力提升、园区提级、资源盘活、农业增效、文旅旺镇和公共服务提质“六个行动”,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借力驻镇帮镇扶村机制,着力建设一支理念先进、能力突出、廉洁奉公的镇领导干部队伍。加快创建省级高新区,推进产业集聚化发展,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产业园+生态小区”创新发展。大力发展资源经济,打造湾区高品质农副产品供给地、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实施一批“四提”补短板工程,着力解决出行、就业、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群众最关心、感受最直接的难题。深入推进放权赋能强镇,聚力抓好财税体制、土地体制、行政体制、“放管服”和基层治理“五项改革”,打破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夯实镇域经济发展基础,释放镇域经济发展的动能要素,为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和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三、点燃“改革创新”引擎,让乡村资源“活”起来

坚持将改革创新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突出位置,持续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在全省率先探索“党建+股份制+大数据平台”扶贫资产管理模式,将其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对扶贫资产界定分类、确权移交、资产运营、收益分配等进行了规范管理,并规定在脱贫攻坚结束后将扶贫资产收益统筹用于乡村振兴建设、困难群众求助等方面,有效确保扶贫项目资产保值增值并长期发挥效益。在去年成功举办了全省扶贫资金项目资产管理培训班,获省扶贫办充分肯定,并被列为省扶贫资产管理示范试点县经验全省推广。此外,平台镇人民政府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二是深入推进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胆探索开展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变”改革,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基本完成,100%完成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定,99.83%集体经济组织完成登记赋码工作,5个经济社完成股份合作改革。

三是以桂圩镇为试点,以点带面,积极推动省级农村承包地流转试点工作在全县铺开。大力探索“散户+村委+政府+企业”四位一体土地流转新模式,将散户的闲置地荒地主动集约起来租给村委,再由政府把土地统筹起来租给企业,有效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为乡村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四是创新推行“以奖代补”农村建设机制。在全市率先全县推行“县统筹、镇组织、村实施、自然村申请、户表决”的农村建设机制,有效简化了农村项目建设审批手续,鼓励聘请农民工匠承接农村小型技术工程,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五是探索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在全市率先成立乡村振兴促进会,推广“党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经济组织”的“1+3”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模式,实施“网格长+网格员+联络员”的“微网格+”治理模式,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实现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成效明显。如我县桂圩镇桂圩村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等多项荣誉。

四、擦亮“生态宜居”底色,让乡村环境“美”起来

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动全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和长效化,有效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效。

推动县四套班子领导、县直各部门全覆盖挂钩联系镇村,全域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爱国卫生运动、人居环境集中行动日活动,不定期组织开展部门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充分发挥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省定贫困村创建示范村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其余镇村对标建设美丽乡村;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巩固提升专项竞赛,以“擂台比武”的方式全面激发各镇奋勇争先、追赶先进、争立标杆的热情;创新引进第三方评估服务,使美丽乡村建设效果评价更为客观和可视化,有效提升乡村整治建设的成色和质量。

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任务检查验收中考核评价为“优秀”,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据统计,全县1324个自然村已全部完成基础整治任务,87.46%的自然村基本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50.70%的自然村基本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五、强化“技能人才”支撑,让乡村人才“聚”起来

乡村振兴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近年来,我县采取多种措施培育乡村技能人才,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不断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机制,培育更多高素质农民,初步形成了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种养销大户、家庭农场”四大主体为重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目前全县共有农业龙头企业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15家、农村经纪人及种植大户548户,家庭农场386家,农业产业化组织933个。

二是大力实施“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粤菜师傅”三项工程。有效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深入抓好农村技能提升培训工作,持续加强“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粤菜师傅”三项工程培训载体建设,致力向各农村产业输送技能人才。目前全县已设立了1个创业孵化基地、2家“粤菜师傅”定点培训机构,以及建设了2个实训基地,并加快筹建郁南技工学校,为进一步培养优秀职业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下阶段,我县将继续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内涵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为主线,紧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发展、全域旅游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镇域经济等工作有机统筹结合起来,激活乡村经济发展新引擎,走好以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美丽经济发展的蝶变之路。

【南方日报、南方+见习记者】杨再佳

【作者】 杨再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相关问答

广州有哪些人少又好玩的地方值得推荐?_马蜂窝问答 - 马蜂窝

[回答]作为在广州生活了5年的新广州人,用我的亲身经历推荐一波小众值得打卡的景点哈,游记链接(不断更新):关注我会回关你哦~广州,别称“羊城”,起源...

为啥全国科技巨头都喜欢把大数据设在贵州,贵州到底有什么特别?

多方面原因,除了地理环境因素以外,贵州自身的努力和抓机会能力也非常重要。我们可以看到,不仅仅是国内企业,各大在华国际企业的大数据中心也都设置在贵州,比...

公务员好考吗,国考和省考科目是什么?需要学哪些知识?

您好!广州华图乐意为您解答:就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报考公务员应该是很多人的择优选择,因为工作稳定,福利待遇相对多。最近几年考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很多...考...

佛山高明的纳税 大户 有哪些?

广东纳税大户排名较前的有佛山高富中石油燃料沥青有限责任公司、海天、高明顺成陶瓷有限公司、碧桂园房地产、佛山华兴玻璃有限公司等等广东纳税大户排名较前...

广东 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的原因?

需求量增加导致用电负荷增长非常快;广东省经济发展快,加之工业和服务业等用电大户的数量不断增加,也推动了用电负荷的增长;广东省受到气候和环保压力相对较小...

男篮世预赛大名单公布,易建联领衔 广东 5人入选,辽篮仅郭少1人,对此你怎么看?

中国男篮红蓝两队合并之后,新一届中国男篮终于等来了亮相的机会。11月29日和12月2日,中国男篮将分别在上海和佛山进行的两场2019年男篮世界杯预选赛的比赛,李...

广东 有很多水产养殖基地, 广东 水产养殖在哪几个城市?-九州醉...

[回答]广东这个地方有很多的城市,他们都有很多的水产养殖基地,我觉得在广东佛山这个地方就有很多的书场,养殖基地,这里有一些比较优质的水产生物,都是值得...

粤西哪个城市最富有?-幸福里问答

幸福里为您提供"粤西哪个城市最富有?"的专业解答,收集各类观点,以更多视角为您解答疑惑,咨询更多房产问题,来幸福里问答

2020年各省用电量排行?

2020年用电量最大的10个省份分别是山东省、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福建省。其中2020年山东省用...

晚清十大高手指哪些人?有什么惊人事件? - 红网问答

晚清著名高手,董海川、大刀王五、黄飞鸿、霍元甲、王子平、杜心武、韩慕侠、燕子李三、孙禄堂、郭云深、杨露禅。1、董海川董海川生于清代嘉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