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20年2月2日,国内已有武汉、温州等5个城市暂停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多个城市暂停了城市常规公交的运营或实施
有限度服务 模式运营。其中武汉第一个宣布自2020年1月23日10时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新冠肺炎对于城市公共交通的正常运营产生了巨大影响,多个省市将2020年复工日期定在2月10日,随着各地复工日期的逐渐临近,各座城市职工即将陆续上班,各地公共交通运营企业也将采取更为严格的消毒措施。值此时机,笔者通过查阅当年资料,尝试回顾一下当年非典对公共交通的影响,以及各地公共交通是如何从影响中逐渐恢复的。
防疫阶段
2003年4月-5月初是“非典”大规模防疫阶段,期间并未出现全员停工的政策。4月23日,北京市宣布全市的中小学从24日起停课两周。4月30日,小汤山医院建成投用。为避免大范围人员流动,2003年原本的五一黄金周刻意断开,假期调整为1、2日放假、3日上班,4、5日放假。5月份起疫情逐步得到控制。5月29日,北京非典新增病例首现零记录。2003年6月24日,世卫组织将中国大陆从疫区中除名。
2003年五一假期安排,刻意打断了黄金周假期
防疫阶段由于市民担忧和个体出行量的显著增加(私家车、出租车、自行车等),公共交通客流已经出现了暴跌。公共交通领域主要采取了加强通风和消毒的措施来应对疫情防控。
轨道交通方面 ,2003年5月时,中国大陆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仅有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和长春 (1984年开通的天津地铁于2001年停运,2006年重启运营)。其中大连快轨3号线和长春轻轨3号线均为2002年城市新开通的唯一轨道交通线路,途经区域尚在开发中,客流还处于培育期。而北京(1971年开通)、上海(1993年开通)和广州(1997年开通)的客流则具有代表性。其中上海与北京、广州相比,并非“非典”疫情集中爆发区域。但上海在2003年4月23日发布防控疫情公告之后,地铁客流还是受到了较大影响。上海地铁的日均客流量由原本的115-125万左右一下子降到了52万左右。
北京地铁为了消除乘客恐惧,实施了配套的“每日已消毒”的公示制度,每天消毒后更新日期。该传统一直持续至今,时至今日甚至成为了一些乘客打卡记录日期的标志。
常规公交方面 ,客流量下降比较严重,2003年4月底开始上海公交预计日均客流量降幅在20%左右,北京公交客流量下降约70%。
从2003年4月初开始,北京公交系统就建立了预防“非典”四级工作体系,配有专职消毒员,“9”字头和长途车首末站设立留验室,一旦发现异常,即以最快的速度采取有效措施。目前,公交场所公共电汽车都坚持天天消毒,途经重点医院的运营车辆做到趟趟消毒。消毒清洁不合格车辆超过10%的企业,将被停业整顿。北京公交的数万名司售人员每天必须经常洗手、常开窗户、下班脱掉工服回家。2003年4月19日起,北京各类出租车、公交车在正常天气情况下,运行中车窗必须开启一半以上,以保证车内足够的通风 。
2003年,上海公交将1500辆中巴车退出内环线以内营运,换上了空调车。为了促使车厢内的空气流通,部分侧窗全封闭的空调车开启侧窗改装‘模式’,在后门前两侧各开一扇移动侧窗,使每辆空调车的车窗达到6扇以上 。
非典一度让处于疫区的许多北京人放弃了公交,转而购买私家车。在北京,2003年4月份新增机动车34571辆,同比上升23.8%。私人小型、微型客车净增2838辆,同比上升66.1% 。在全市196.4万辆机动车中,私人机动车保有量为124.8万辆。除此之外,很多人还选择了骑行上下班,一些人选择带动自行车商家的销量。而另一些人则蹲在楼道前,用抹布擦拭刚从车棚里翻出来已经多年没骑的自行车。
“五一”节日的五天内,北京城市公共交通、地铁、出租汽车和旅游客车共运送乘客1812.22万人次,不足平日一天半的客运量 。
恢复阶段
从运营上来说,为了保障乘客正常出行以及满载率控制,2003年的北京公交集团并没有过分削减公交运营班次,整体班次保持在正常80%左右。而且由于常规公交相比轨道交通通气性更好,疫情期间公交比地铁更有优势。与公交相比,非典期间北京地铁乘客人数下降得更为明显。低谷时期,整个地铁系统一天的车票销售额仅相当于正常时期西直门地铁站的一天销售额。
2003年5月初,北京全市公交客流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0%左右。北京市公交总公司仍坚持正常运行,日发车车次只比平时减少三成。车次减少的幅度远远低于客流减少的幅度。 这正是为了使车厢内更加宽松,降低车厢内乘客的密度,防止乘客近距离接触。并且在乘客相对集中的1路、4路、300路等20多条重点公交线路上增加车次,降低满载率,方便市民安全乘车。
随着北京“非典”疫情的逐步缓解和公交车消毒措施的到位,自5月6日以来,乘客人数逐步上升。5月中旬,全市公交乘客人数比5月6日前增长了三成。公交部门立即决定增加车次,日发车达到8万次(2002年同期约为98000次),方便乘客出行。
上海地铁在5月底开始出现一定的客流回升,6月份地铁三线的客流达到了88万人次,而5月份日均客流只有60多万。出租车生意也跟着出现好转迹象。据了解,上海新客站出租车站点出站车次6月1日至3日分别为1486、1588、1910车次,而5月每天不到1000车次。
从上海地铁2003年全年的日客流来看,两个多月之后客流已经完全恢复到“非典”之前的客流水平,在十一期间甚至还创新高。
2003年全年上海地铁客流
而北京地铁13号线也在2003年4月-6月进入断暂低谷后,紧接着到来的是不断刷新着地铁的客流记录。地铁13号线从开通初期的远低于预测客流一步步到后来远高于预测客流。
北京地铁13号线2002年9月-2005年5月日均客流变化
后续
2003年7月1日,随着气温上升,北京市公交空调车的空调已全部开放,全市公交发车车次已达到了非典前的90%。2003年8月4日,北京市交管局宣布机动车总量突破200万辆,这比预期整整提前了7年。2003年10月10日下午,一场不算大的雨几乎让京城的交通瘫痪。“首都成了首堵” 的报道开始见诸媒体。
2003年北京巴士出现亏损,北京的财政专项补贴也开始不断投入到巴士公司中。2006年6月,北京政府对北京巴士进行了资产置换,北京巴士公司将所拥有的城市客运业务划归北京市公交集团公司运营,其他相关负债与所拥有的郊区客运、驾驶培训、旅游和汽车租赁业务划入上市公司。
2003年“十一”期间,北京地铁售票量和客运量均创历史新高 。2003年10月1日客运量最高纪录达270.1万,比去年同期增长25.23%。
非典结束之后交通事故明显增多。 2003年6月至7月中旬北京市发生的交通死亡事故和死亡人数分别同比增加51起、46人,分别上升27.1%和22.2%。新手司机多,习惯了非典期间车辆较少的路况等原因综合导致了事故多发现象。
上海市2003年5月至7月对市公交车辆暂免征收养路费和贷款道路通行费、对长途客运暂免征收客票附加费。
各地轨道交通开始大规模建设和投入运营,中国大陆已通轨道交通的城市从2003年的5个增加到如今的38个。
除了地铁车辆上的“今日已消毒”,似乎已经看不到太多当年的痕迹。
从17年前的经历中,能够给现在仍在抗击疫情的各地公共交通部门以启发:
1、保障公共交通工具的消毒和通风是防疫的关键。 据官方发布,北京未出现在公交和地铁上感染“非典”的现象。而目前北京地铁车站公共区域每日全面消毒5次,地铁列车全日全面消毒2次,地铁每天按最大通风量保持通风,公共空间保持每天22小时通风,售检票机的清洁消毒频率更加密集,市内公交车辆每日发车前都将消毒,枢纽场站每日消毒3次,高速公路服务区每天消毒2次,共享单车也要保证每天消毒2次。
2、即将复工且未进行出行管控的城市应保障市民基本出行需求。保障公共交通运营班次能够有效降低满载率,优先保障主干道干线和交通枢纽线路。 目前除武汉、黄冈、温州等城市采取了停工和出行管控外,其他城市即将面临复工之后带来的大量出行需求 。建议在加强公共交通工具、枢纽站场通风和消毒时,通过保障班次,降低车内满载率,能够大大降低传播风险。
3、在网上公布疫情期间公共交通班次发车间隔,降低公交车站、地铁站聚集风险 。因目前多个城市采取了延迟复工的政策,公共交通采取有限度运营方式。部分线路停运或拉大间隔,需要及时通过有效的信息发布渠道公布给还未出门的市民,避免市民到达公交站点后候车时间过长,从而引发传染风险。
4、疫情结束后严控交通事故风险。 根据2003年的经验,在疫情结束后城市交通事故增幅会显著提高,建议防患于未然,提前发布相关警告。
近期,部分省(区、市)出台了《指导旅游景区开放的工作指南》,部分旅游景区及经营项目逐渐开始正常营业。这个现象引起了一些行业内专家的担心。
在2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司长刘克智表示,2月25日,文化和旅游部相关司局发布了《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指南》,旅游景区的恢复开放,应当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分区分级原则,不宜搞“一刀切”。疫情高风险地区旅游景区暂缓开放,疫情中风险和低风险地区景区开放由当地党委政府决定。
对于某些景区出现游客扎堆儿的情况,北京旅游学会副会长、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张辉也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了担忧,他表示,疫情对旅游业打击很大,想尽快恢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现在恢复旅游业还不现实,为时过早。
旅游业过早复工复产没有意义
张辉认为,旅游是一个空间流动性和人员聚集性相结合的产业。没有空间的流动和人员的聚集,旅游业就不可能有收益。而旅游业的这一特性与目前国家疫情防控的整体方针是相悖的。
其次,目前国家提倡的复工复产,主要是针对维持人民基本生活的行业,以及国家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目的是不让疫情的发生导致整个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停摆,同时也为了避免国际产业链的断裂,避免对未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旅游业不是国家复工复产的优先领域,现在复工复产也没有意义。
从需求角度看,景区即使复工复产,也没有客流量。“前一段时间,黄山重新营业,一天只接待了一个客人,那么大一个旅游区,所有的管理者、经营者围绕一个人服务,还要做防护,从经济角度来讲没有意义。”张辉说。
张辉认为,旅游业的恢复应该是渐进式的,要分类进行恢复。“室外的、自然性的景区可以先恢复,馆内的、人文的、演艺的,可能要晚一点;自驾车旅游可能恢复得快一点,团队旅游可能要慢一点;国内旅游里的近距离旅游,比如城市周边游可能恢复得快一点,长线、中长线的旅游可能要慢一些;入境旅游的恢复时间恐怕要更长一点”。
旅游产业恢复常态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伟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旅游业的全面恢复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启动恢复阶段,首先是非疫区的启动恢复。现在,非疫区的一些旅游景区和饭店已经开始慢慢恢复,但是量还很小。
第二个阶段是跟疫情共同存在的旅游恢复阶段。“我们目前正处于这个比较复杂的阶段。这个时候开放景区,如果出现大客流,可能会引起新冠肺炎新一轮的传播。复产的工业企业,只需要对员工进行管控,不涉及跟消费者的接触,相对来说好控制,但是管控游客就很难。所以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时候,宁可慎重”。
第三个阶段是发展阶段,出现在疫情发生拐点之后。这时旅游业会进入到全面振兴的阶段。这个阶段会有一个标志性的信号,就是文化和旅游部发出关于旅行社可以开始营业活动的通知。“旅行社一定是最后一个恢复的,因此这个阶段的标志就是旅行社恢复经营活动”。
第四个阶段,是最后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消费者心理上恐惧完全消除。这时就可以开足马力推动发展国内旅游了。到了第四个阶段,要考虑一个新的复杂情况,就是此次国外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数在增加,所以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仍然需要比较慎重。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旅游产业恢复到正常经营的状态,甚至后续还可能出现反弹的阶段。但这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曾博伟认为,“未来几个月,我们可能都处在跟疫情共同存在的恢复阶段,不能急于求成。”
“非典”后旅游消费曾出现报复性反弹
很多人认为疫情结束后,旅游业会有一个报复性的反弹。曾博伟认为,不太可能出现报复性反弹,但反弹仍值得期待。“中国的旅游业从产品到整个供给体系,都是非常好的。这个基本面在,等疫情过去,消费的量能还是很大的。如果国外疫情严重,出境游受损的话,对国内旅游增长可能是一个有利因素。”曾博伟说。
曾博伟认为,中国人对于旅游的消费习惯跟国民性很有关系,“‘非典’以后,消费反弹很厉害,2004年的旅游收入比2003年增长了40%。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一些人感到了生命的无常,想要及时行乐,在消费方面表现得更加激进。这是四川地震以后,消费市场反映出来的现象。”他认为我国中高收入群体人数越来越多,虽然这部分人还面临着教育、医疗、住房的压力,但是大多数人在旅游方面的消费弹性依然存在,曾博伟认为,反弹在10月会有突出表现。
对于反弹,张辉却认为即使出现,力度也不能和2003年“非典”之后的反弹相提并论。“目前,中国家庭的负债率较高,还贷的需求是刚性的,而旅游消费是弹性的,在负债面前必然要被压缩”。
另外,张辉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是全国性的,每个人都受到了很大影响。我国就业人群主要在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要恢复元气,会出现减薪的问题。家庭生活的成本高,在收入减少的情况下,旅游消费不可能有高增长。“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旅游的人数不少,但是钱花得少,旅游人均消费会大大下降;参加‘一日游’的人可能不少,但住宿旅游者的人次会大大下降。因此,疫情结束后,旅游业的反弹力度不会很大,因为反弹说的不是人数,而是旅游经济的收益。”张辉说。
“+旅游”和“两个力”
曾博伟认为,通过这次疫情,旅游业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省和思考:第一,对不可抗力的出现,平时应做好预案。第二,应关注相关保险,当危机出现时,如何给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保障。第三,旅游投资需适度谨慎。曾博伟说:“过去几年,旅游行业很被看好,旅游投资高速增长,这次疫情会让大家意识到,这个行业长期可以看好,但也确实存在一些风险。总的来说,今年旅游业负增长基本上已成定局,2019年,很多企业在大举扩张的时候,都没有充分考虑相应的风险,疫情发生后现金流就扛不住了。所以,企业在投资方面还是要适度审慎。”
在张辉看来,旅游业是一个需求很敏感的产业,导致了产业的脆弱性,藉由此次疫情,旅游企业可以进行反思,增强两个能力——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要有竞争力;在非正常的市场环境下,比如在受到传染病疫情冲击时,要有免疫力。旅游业提供的商品是服务,是无形的,一旦需求发生变化,就会直接对生产产生破坏。
张辉认为,企业的发展不能以旅游为单一市场核心,要考虑“+什么”的概念,必须要搞复合性的业务。“此疫情中,凡是以旅游为核心产业的企业受到的冲击都很大,但如果是复合性的企业,就比较有‘抗震’能力。比如一个农业项目,同时也有旅游的产品,当旅游业不景气时,农业产值还在。所以需要考虑采取‘+旅游’的方式,来构建业务群,回避风险”。
张辉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应该辨证地看待这次疫情对旅游企业的冲击。“目前,旅游业整体的竞争力和免疫力都很差。一个强大的企业,虽然疫情发生时会受到影响,但是一旦疫情结束,马上就会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是在一些突发的社会事件中大浪淘沙进行的,具备生命力的企业在危机中会发现机遇,形成新的商业模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
相关问答
2020 旅游 业多久能恢复正常?2020年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旅游业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寒冬。刚过去的5.1小长假,让我们这些旅游从业者燃起点希望,但国家发布了“跨省跨境旅游暂不恢复”...
各年龄段发病的总 人数 如图所示(发病的病_作业帮[最佳回答](1)全国内地5月21日至5月25日平均每天患非典性肺炎的人数=1+5+6+8+11+14+25+385=21.6;(2)由直方图可以看出:年龄在29.5-39.5这一组的频数是25;频率=...
非典 死亡 人数 _千问健康不知道非典是个什么样的病毒哦。很好奇非典究竟死了多少人呢?国家有没有统计过这个数据啊?
非典 是哪一年死多少人[回答]非典,即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为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生于2003年春夏季。本病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播方式为近距离飞沫传播...
治愈出院34例.(1)今天北京市抗“ 非典 ”治愈出院的 人数 是__...[最佳回答](1)今天北京市抗“非典”治愈出院的人数是34,昨天治愈出院的人数是27.(2)比较上面两个数的大小.34>27或27<34.故答案为:34,27,34,27,27,34.(1)今天.....
非典 总共感染者有多少?当时官方的说法,前两天我看了一下新闻报道,说2003年非典实际一共感染者人数为8000多人。当时官方的说法,前两天我看了一下新闻报道,说2003年非典实际一共感染...
2003年 非典 持续了多久恢复正常?2003年的非典持续了八个月之后基本恢复正常。非典事件是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于2002年在中国广东发生,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才被消灭的一次...
2006年 非典 持续多久?该病最早是于2002年11月16日在广东顺德爆发的。而第一例有报告病例的患者是于2002年12月15日在河源市发现患病的黄杏初。2003年1月10日,黄杏初康复出院,后被...
非典 闹了几年?非典是2002年。非典全称是非典型肺炎,也叫做SARS,是在我国广东顺德首次发现,并且逐渐蔓延至全球的一次重大疫情。这次疫情直到2003年中期逐渐被消灭,对我国的...
非典 死亡 人数 _千问健康不知道非典是个什么样的病毒哦。很好奇非典究竟死了多少人呢?国家有没有统计过这个数据啊?